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3503907698

联系人:武团长

地址:内乡县城关镇临湍路68号

邮箱:nxwbbhzx@163.com

手机:13503907698

网址:www.nxxwbjt.com

当前位置:内乡宛梆 >> 新闻中心>>正文

宛梆,致敬传承人

来源: 作者: 热度:Loading... 日期:21-03-17, 11:00 PM

宛梆,从明末清初传入南阳,一路走来,辉煌迭起。进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便日趋衰落,班社相继解散,艺人流失,仅有极少数戏班,还是时演时停。至1949年面临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内乡县始建国营宛梆剧团。


宛梆,唱腔独特,音域要求较高,难学难唱,又无乐谱,全靠师授,加之社会接受度较低,自古传承尤其艰辛。一代一代老艺人无不是硬着头皮子、把这个古老的剧种传之今日。


左起

王大英、唐金焕、谢丹枫、牛长鑫

李建海、范应龙、党桂军、张海云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宛梆人已经成为如今宛梆的优秀传承人、不可多得的老师。我熟悉的有程建坤、周坤元、王大英、李建海、党桂军、马林章、范应龙、王秀荣、张海云、唐金焕等。

                                                                 

程建坤在研究宛梆音乐

程建坤,1942年生,内乡县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                                       


周成顺(右)与时任县委书记交流

周成顺,1957年生,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2009年11月14日去世。


李建海与学员

李建海,1940年生,2009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5月31日去世。

范应龙(中)周成顺(右)杨宏海在一起

范应龙在畅谈戏曲生涯

范应龙,1944年生,2012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代表性传承人。


除此,还有市级非遗项目宛梆传承人7名:谢丹枫、陈永红、谢华丽、唐金焕、李会臣、武广印、武新建,以及没有跟上评定传承人的老师们。

1陈荣寿、 2崔小才、3常学林、4周坤元

5李建海、6王祖武、7张有富、8马林章

                                                                                 向上述老师和传承人,致敬!

  2   

老师收徒、徒从师教


2007年1月19日程建坤收武新建、王克军为徒

举行的拜师仪式,见证人范应龙

14年后,王克军现为本团的主弦老师

14年后,武新建现为本团音乐设计师、团长

 

  3   

梆胡

宛梆主弦梆胡


说起宛梆,必须说一说主弦——梆胡。市场上买不到啊!为啥?全国就这一个职业剧团、一个梆胡只要不坏就会持续使用。谁做?卖给谁啊?


梆胡对材质要求很严格

梆胡的曲线全靠手工凿磨


听老艺人说,梆胡所用的红椿木,必须生长够30年,取其心。对材质的要求、制作的工艺,都是非常严格的。自古至今,学手艺是为了谋生,做梆胡这个手艺学有何用?



市级传承人武广印和他的梆胡


然而,硬是有那么一半个人,代代传承,使得宛梆剧团的梆胡没有“断弦”。他叫武光印,生于1952年,青年时做木工,1996年儿子武新建考进了宛梆戏校,学习音乐,想学梆胡,当时没有这把乐器,他就到宛梆剧团拜见拉主弦的周坤元老师,他量了量梆胡的每个尺寸,回家摸索制作。后经周坤元老师的试拉微调,终于做出来自己的第一把演奏级的梆胡。他儿子就是用的这把弦子,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现在成为宛梆保护中心的首席梆胡演奏师。不仅如此,宛梆保护中心的5位梆胡演奏员使用的梆胡,都是出自他手。

武广印言传身教

把梆胡制作技艺传给儿子



梆胡在内乡县衙大堂前

演奏独奏《伏牛春早》

  4   

宛梆艺术学校


自古以来,没有发现属于朝廷、政府行为的专门培养宛梆艺人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以来,

1953年,县政府批准招收第一少儿跟班学艺。


1957年,从社会上招12-15岁少儿70名,时为首届宛梆艺术培训班。至1976年招收举办了四届戏校。

李建海(后排左三)和学员们



                                                          艺校的学生在练功

李建海(中间戴帽者)和学生们在一起


1983年12月,南阳艺校面向社会招收20名学生,开设3年制中专学历的内乡宛梆专业班。而且宛梆班就设在内乡县。


                                                                                                学员们在练功

目前已办16 期,总计培养学生五六百人。为宛梆的传承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着新鲜血液。

 

  5  

剧目的传承与发展

宛梆新排演的武戏《钟馗嫁妹》

内乡宛梆先后挖掘、整理在演的传统剧目汶江河、打金枝、花心丸、卖苗郎、斩蔡阳等多达数十个。“文革”后,全部样板戏及焦裕禄、朝阳沟等均做移植演出。几十年来,由本团的王双喜、王德英、余果、徐清才等创编的现代戏,诸如当代愚公、护林包公、纪念白求恩、一方热土、陈书法、大山之子、回门、三院禁约碑等等,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戏曲界取得了很高的荣誉。对于振兴宛梆剧团和剧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致敬,宛梆的传承人!

宛梆武戏十分见功夫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24小时热线:13503907698 网址:www.nxxwbjt.com  豫ICP备19025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