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3503907698

联系人:武团长

地址:内乡县城关镇临湍路68号

邮箱:nxwbbhzx@163.com

手机:13503907698

网址:www.nxxwbjt.com

当前位置:内乡宛梆 >> 新闻中心>>正文

李建海:丹心献宛梆

来源: 作者: 热度:Loading... 日期:17-10-24, 08:37 AM

  李建海1940年3月出生于镇平县贾宋镇,12岁就在内乡越调剧团登台演出,1959年进入宛梆剧团,并先后担任过内乡曲剧团团长、文化馆馆长、宛梆戏校校长等职。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李建海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深厚的艺术魅力获得了内乡县首批“名老艺人”、内乡县首届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宛梆是戏剧界古老稀有剧种,艺术风格独特,堪称艺苑奇葩,唱腔高亢明亮,表演古朴浑厚,可以说是梆子声腔剧种的“活化石”。李建海自1959年进入宛梆剧团,拜著名花脸老艺人杜林保为师,专攻花脸行当,勤学苦练,表演上的一招一式、一字一板深得杜林保老师的真传。

 

 

 


  李建海不仅从刻描花脸脸谱、锤炼花脸唱腔身段上认真揣摩,又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进行揉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从12岁登台演出,几十年塑造了传统戏《化心丸》、《铡美案》中的包拯、《收岑彭》中的马武、《黄鹤楼》中的张飞,现代戏《沙家浜》中的刁德一、《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杜鹃山》中的李石坚等有血有肉、形神具备的艺术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内乡有“活包拯”之誉。而且李建海导演的《卖苗郎》、《金沙滩》、《化心丸》、《收岑彭》、《花烛恨》等宛梆传统剧目久演不衰,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戏剧大赛各种奖项。

  李建海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对戏曲事业特别是宛梆艺术倾尽心力,是宛梆剧团比较有个性、有代表性的演员,并历任几届宛梆戏校校长,培养了大批宛梆人才。

 


  宛梆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开办宛梆专业班不断充实队伍来薪火传承,但演员们的收入低,学戏、演戏条件又苦又累,许多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从事这个职业,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招收学员更难。李建海看到招收宛梆学员困难,几乎后继无人,就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下乡做宣传,发传单,总算开办了1996届和2000届两批宛梆专业戏校。在办班中,确立了“带新人、走正路、出精品、兴宛梆”的办班理念,重点在唱念做打表演上传承,在音乐演奏技艺上传承。

 

 

 

 

 

 

 

李建海和任教的几位老师都是60岁以上的宛梆老艺人,身患多种疾病,但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即使累倒了,躺在床上输着液还让学员们到跟前指导唱腔。学员们看到这种情况都掉下了眼泪,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宛梆学好,把戏演好。

 

 

 

 

特别是2007年“南阳艺校内乡宛梆班”招收的小学员,大都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和农村贫困孩子,李建海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和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捐助,实行了“两免一补一奖一救助”,即免学费、免杂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并设立奖学金,对成绩优秀学员给予奖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小学员们感到温暖,全身心投入学习,刻苦练功,钻研宛梆艺术。2010年“南阳宛梆艺术中等职业学校”成立后,李建海更是充分发挥国家级宛梆“非遗”传承人的作用,不顾疾病缠身,坚持在校任教,尽职尽责传承宛梆艺术,直至2015年5月31日病故,时年75岁。

 

 

 

 

李建海不仅德艺双馨,还乐于助人。 剧团退休的杜林保、宋克林、陈建三、董文臣等老艺人,晚年生活均有困难,他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带他们上医院看病,经济上给予资助,还把他们请到戏校传授技艺,发挥余热。他一身正气,坚持正义,无论在何处,只要看到打架斗殴之事,他都奋不顾身,挺身而出,制止了许多暴力事件,避免了悲剧发生,子女们怕他受伤,总是埋怨他“多管闲事”,可他一如既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铁骨铮铮,赢得赞誉。

 

 

 

   岁月无痕,往事如风。李建海敬业奉献、光明磊落、注重实践、身体力行、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永远留在戏曲艺术的舞台上,他的工作作风、优秀品行值得每一个宛梆人永远敬仰、怀念和学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24小时热线:13503907698 网址:www.nxxwbjt.com  豫ICP备19025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