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是“南阳梆子”的简称,是传统戏剧中的一枝独秀。传演四百多年历史的宛梆,当今唯一的传承载体——内乡宛梆剧团,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6年“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乡古称菊潭,守八百里伏牛山之门户,扼古秦楚交通之要津。宛梆剧种的形成和流布,带着浓厚的楚文化边缘特色,乡音乡情,独具一格。本剧种的地域、剧目、表演、唱腔、器乐,尤其是唱腔中高八度的“呕”音甩腔,堪称华夏一绝,声调旋律婉转激越、扣人心弦、脍灸人口。
时代更替,沧海桑田。宛梆形成、唱红海内以来,潮起潮落,几度兴衰。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艺媒体新潮的冲击下,百折不挠的内乡宛梆剧团“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多少次搏风击雨、力挽狂澜,使宛梆得以传播演进。到2001年12月荣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宛梆人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演艺春天,受到了文化部、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演艺专家的高度赞誉,驰名海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下第一团”的定位,标志着“宛梆”与“内乡宛梆剧团”资料的文史价值。
我们坚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异月新的提高,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臻迫切,“内乡宛梆”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