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考察报道,不想按“公文套路”出牌,那样干巴巴的、写不出激情,内乡话“有点死筋,不活套”。想来想去,还是得“腻”一下儿,也就是歇后语“吃红薯不喝茶—硬腻”。但一“腻”起来就写长了,不过有可读性,哈哈,你不会烦的。
三月的菊乡大地,春意盎然,生机无限。不腻两句诗就对不住这景象:“山城风香斗芳菲,湍水春景柳先知”,我知道这与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在这美好的初春时节,2022年3月1日至2日,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涌泉,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蒋愈红,省戏剧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盛道、省著名戏剧评论家董文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越调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申小梅,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杨帅学等13名领导、专家莅临内乡,进行“河南省戏曲之乡”考察指导,可谓“大腕”云集、高朋满座。南阳市文联主席鲁吉英、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古娥,内乡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智广,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总工会主席周晓锋等陪同考察。
3月1日下午,春风拂面、天高云白。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赵店乡岗堤村戏曲文化广场、城关镇戏曲文化合作社、“三馆一院一中心”、宛梆艺校、宛梆传承保护中心和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并参加了“盛世梨园我来唱”《出彩宛梆》戏迷擂台赛。虽然日程很满,但每到一处戏曲氛围扑面而来,着实让考察的领导、专家赞叹不已。
先说说赵店乡岗堤村戏曲文化广场。这个村猛里很,是赵店乡促进戏曲繁荣发展的一面旗帜。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大型戏曲文化广场和标准化戏曲舞台;成立了岗堤村曲剧团,拥有大型演出舞台车一辆,戏服、道具、器乐等设施齐全。每逢重大节日,组织村曲剧团、广场舞队、民俗表演队、锣鼓队等在戏曲文化广场进行公演,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了正能量、增强了凝聚力,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目前,岗堤村已形成600亩烟叶大方种植、300亩辣椒种植、500亩金银花种植、150亩葡萄种植和家庭农场4个。还先后投资600余万元,硬化村庄道路、栽种绿树花木、打造堰渠景观带和修建下水道、环保公厕、太阳能污水处理场、垃圾分类中心等,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荣获河南省卫生村、南阳市村级规划先进单位和内乡县零信访村、五星级党支部等先进荣誉。

再看看城关镇戏曲文化合作社。近年来,城关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和戏曲文化建设,镇文化服务中心专职人员4名,每年7万元活动经费全部到位;为12个村(社区)分别配备1名宣传文化管理员,每村(社区)每年开展文化活动财政补贴3000元。并积极推进“戏曲文化合作社”建设,完善戏曲文化合作社发展机制,由掌握戏曲文化技能或有共同爱好的城镇居民自愿自发成立“戏曲文化合作社”。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戏曲演出、非遗传承、交流共享等公益性戏曲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戏曲文化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的良性发展、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格局。从而激活戏曲文化队伍的内生动力,实现“送文化”为“种文化”“秀文化”,使戏曲文化合作社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助推器”。
内乡县“三馆一院一中心”是指新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宛梆艺术剧院和融媒体中心。占地近7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2亿元,目前主体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其中宛梆艺术剧院容纳1100个座位,设置的升降舞台、乐池及吊装幕布等高档设施为展示宛梆艺术提供高端平台。整个“三馆一院一中心”设计造型是5朵盛开的菊花,玻璃幕墙,香槟金墙体,从空中俯瞰像5朵菊花构成的戏曲艺术脸谱,名副其实为内乡地标性建筑。
宛梆艺校建于2011年,全称为“南阳宛梆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建校以来,以其扎实的“造血”能力,围绕唱腔、念白、身训以及文化课,为宛梆艺术舞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演员,促使宛梆艺术薪火相传。这些艺校学生毕业均可取得中专学历,部分学生陆续进入国家和省艺术院校深造,其中的优秀学生还可一步到位进入内乡宛梆工作。在搞好戏曲专业教育的同时,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力打造“舞动内乡”文化品牌,面向社会举办广场舞蹈展演活动,叫响“活力大舞台、 激情舞起来”的品牌效应,2021年荣获“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
好了,该说重点中的重点了—内乡宛梆与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宛梆是一个优秀珍稀剧种,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近400年历史,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是目前国内仅存唯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展演和研究、交流单位。多年来,内乡宛梆得到各级重视支持,内乡县委、县政府专门制订下发了《保护宛梆艺术开展文化惠民工作的意见》,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投入180万元专项资金年购买宛梆演出服务300场;并在城区中心位置征地近20亩,投资建设新的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内乡宛梆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百姓,长年奔波在山区农村、基层一线,两个演出队每年演出超过500个村800余场,成为保护、传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获得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其优秀剧目先后荣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金奖、河南省第二届、第三届县(区)级戏剧大赛一等奖、第七届黄河戏剧节金奖等诸多奖项。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戏剧》《南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宛梆现象”进行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展演活动,进一步扩大宛梆影响。先后受邀参加北京端午文化节、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全国百戏盛典展演、晋冀鲁豫戏曲展演;还走进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清华大学进行演出。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受文旅部邀请在北京园博园参加“中国戏曲文化周”展演;2020年春节,登上央视“戏曲春晚”;2020年10月,参演建党100周年献礼片《芳草满天涯》。宛梆经典剧目《打金枝》优秀唱段,2021年在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展演季》播出和在“2022年河南省线上海外春晚”精彩亮相。尤其是2014年中央财政拨付12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建设项目,于2016年建成宛梆艺术中心大楼,内设办公室、排练厅、会议室、接待室、练乐房、图书阅览室等。2018年又专门筹建“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这也是河南省首家戏曲艺术博物馆。展馆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共分为三个楼层区域,通过文字、图片、影、视、声及实物,分别展示中国戏曲、河南戏曲、南阳戏曲和内乡宛梆的渊源与发展。展馆现有藏品千余件,是宛梆艺术中心收集、挖掘、整理、保存的珍贵资料,旨在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文化,传播宛梆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天下午,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紧锣密鼓、马不停蹄,说实话,真该歇歇了。但在热闹非凡的宛梆文化广场,以“喜迎二十大 梨园绽芳华”为主题,由中共内乡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县文联主办的“盛世梨园我来唱”《出彩宛梆》戏迷擂台赛,又让他们乐此不疲、欣然参与其中、为比赛加油助威。申小梅老师、杨帅学老师和著名曲胡演奏家张付中等“戏曲大咖”亲自登台演出、互动,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平时只有在电视里才能欣赏到的高超艺术风采,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为内乡百姓带来了丰盛的戏曲文化大餐。
写到这里,我都有点累了,但精彩还在后面。考察团抓紧吃了晚饭,又于晚上8时赶到内乡电影娱乐城,隆重出席戏曲纪实微电影《宛梆》首映式。该片以“坚守”为主题,以宛梆原型故事为主线,以梆胡、花腔为支点,以解放前、建国后、改革开放、新时代四个阶段为历史背景,通过几代宛梆人爱情、亲情、友情、师徒情、兄弟情、姐妹情的精彩演绎,展现了历尽苦难、风雨征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传承保护宛梆艺术的挚爱情怀,以此纪念内乡宛梆建团7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乡县长张智广在致辞中由衷地说:弘扬传统艺术需要与时俱进。本着守正创新、奉献精品的指导思想,我县组织拍摄了戏曲纪实微电影《宛梆》,今天举行的首映式既是对内乡戏曲保护发展的一次检阅,更是扩大宛梆影响力的难得机遇。南阳市文联主席鲁吉英也在讲话中指出,以宛梆为代表的内乡戏剧文化,扎根大地、枝繁叶茂,香飘四海、誉满天下,是南阳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保护最得力、传承发展最辉煌的优秀戏曲品种。愿内乡戏剧文化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度融入内乡建设文化强县、建设历史文化山水名城战略,在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时代征程中,书写更加出彩的篇章,孕育出更加喜人的气象。
首映式由内乡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总工会主席周晓锋主持,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涌泉饱含深情地宣布“内乡县戏曲纪实微电影《宛梆》正式首映”。现场观众观看后纷纷表示:微电影《宛梆》情节感人、人物丰满、催人泪下,从中感受到一代代宛梆人对保护传承宛梆艺术的热爱和担当。正是凭着这份爱、这份情,宛梆人牢牢坚守着这片阵地,一步一个脚印在顽强拼搏中成长壮大,用血和汗撑起了“天下第一团”。
在3月2日上午举行的考察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出彩宛梆》戏曲宣传片,周晓锋代表内乡县委、县政府简要汇报了“河南省戏曲之乡”创建情况。内乡秦初就已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为“入关孔道”“秦楚要塞”,是楚汉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南北文化互相交融影响的重要过渡地带。数千年的文明史,在内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灿烂瑰丽的文化遗产,涵养造就了戏曲大县,史载鼎盛时期内乡区域曾拥有宛梆、曲剧、越调、豫剧等百家戏曲班社,现登记注册的国有、民营戏曲演艺团体92个,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近年来,全县以加强农村文化引领为主线、以文旅强县为动力、以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以文化民生为根本,围绕创建“河南省戏曲之乡”,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力促进戏曲繁荣发展、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成效。
考察团充分肯定内乡戏曲事业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戏曲演出团体的投入,营造良好的戏曲生态环境;采取多样化手段,促进精品剧目创作,不断提升戏曲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加快戏曲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现出戏、出人、出名角的目的;促进专业戏曲文化与公共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内乡宛梆的龙头和引领作用,让戏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视对戏曲名人文化的弘扬,加强地方戏曲史研究,为戏曲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土壤;全力打响宛梆品牌,让“内乡宛梆”这一独特的文化品牌更加熠熠生辉、大放光彩。
写的不少了,也该落笔了。按照“首尾呼应”写作规则,最后还得“腻”几句。那就搬来三句古诗词结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内乡将以这次创建“河南省戏曲之乡”为契机,更进一步把戏曲事业做大做强,着力在创意创新上做文章、破题破冰上出点子、出圈出彩上下功夫,为河南戏曲文化繁荣发展增光添彩,为建设南阳省级副中心城市贡献内乡力量,以优异成绩和崭新气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乡县文广旅局 王国庆 编辑 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