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正正经经地看完一场戏了!近日,内乡宛梆在大桥乡建设村的第二天演出时,我决定老老实实去当一天观众,过把戏瘾。
出城不到三里进入一个新建的别墅式社区,成排成行、干净整洁、白墙青瓦、别具一格,最亮眼的是这里的道路宽敞漂亮,就连那一排排的入户道宽得都能并排通行三辆车还互不摩擦,不由得羡慕至极,我要是住在这里该有多好哇,最起码不再为停车问题而烦恼!
记忆中的这个地方是大桥乡堰庄村的老美坡。老美坡名字很美,实乃是杂树丛生、谁去谁嫌、荒凉得很少有人涉足。谁知才几年时间,这老美坡可真的出落成一个俊俏漂亮、炙手可热的“大姑娘”了!
车行至新建成的灵山学校东北角右转进入另一条大道,我两眼一直在不停地捕捉,忽然一个漂亮的廊道进入眼帘,便脱口而出:“呀,这是啥地方,还有廊道?”同车的人回道:“这就是建设村。”说话间,拐进里边停了下来。我非常惊疑,回头再看那廊道,长长的两条如二龙戏珠般把整个广场南边围拢出一个可供车辆出入的敞开的大门,那廊道犹如江南常见的防雨、防晒、仿古的游廊,里边坐着的人在惬意地闲聊。与游廊相邻的大片面积是园林设计出的花草、绿植与步道,一些孩子在里边嬉笑玩耍。广场西边赫然一座仿古戏楼,风格与廊道浑然一体。东边的凉亭则与东向的廊道相接,整个广场被这些景物占据三分之二,此刻一个“美”字是最好的形容了!
宛梆的演出舞台就在北边四层办公大楼前的活动区西侧,台前已经坐着许多等待看戏的群众。而舞台车的后边则是一个用网栏围起来的球场,走进一看是高标准打造,气派!这里是建设村?看着眼前的一切,我脑子里还停留在那个门前过个小三轮都要让道的老村样子。
距演出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沿着村里的道路转转,想看看能不能在新村遇见旧人。还真遇到了两个面熟的,她们见我很热情地招呼道:“来搬个椅子去看戏。”我谢绝了,其中一位说:“她肯定是来办事的。”我表明真是来看戏的,他俩便高兴地说起这戏演得如何如何好,似乎怕我不信,就证实地说:“这儿的人们都说好,你都没看多少人来看。”我点头称是。俩人还非要给我带凳子,被我劝住了,因为我还想再转转。
刚好又遇见拿着表册急匆匆的村会计,“嘿,可有好几年不见了,咋在这儿遇见你?”她非常热情地说道。我说明来意,她说:“你先看戏,那边有人在等着,等办完事儿我去找你。”我太能理解她们的工作了!因为我的大半生都在乡镇度过,对村里的工作再熟悉不过了!上边千根针下边一条线,整天忙得团团转。村干部是行政单位的终端阶层,又是本村群众的顶头上司,不论是上级交给的任何工作,还是群众反映的一切问题,统统都要通过村干部来处理,因而,他们的忙我体会颇深。
戏开演了,演的《桃李梅》。宛梆是以武戏见长,而这是一场文戏,演的好坏主要是体现在唱功和演技上。我这个人看着不咋的,但看东西有些挑剔,属于眼高手低的那类,若吸引不了我,就会弃之不看,正所谓的手低不影响眼高吗!看着周围那全神贯注的观众们,能看出他们真的非常喜欢看戏,尽管他们不习惯用掌声来表达感情,但他们会用笑声或者“演得真好”来回应。很快我也被带入戏中,不仅仅是剧情,因剧本我早已经看过,关键是演员的表演成熟老道、技艺精湛,一个个角色能把细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与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不由得使人产生共鸣: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演得太真了!
“走,去我那儿摸摸门儿。”正看得入迷,女会计过来叫我,盛情难却,我和她一道来到她漂亮的新家。村干部大都是地方的能人,思路清晰会办事,干净利落人勤快,家里自然收拾得整洁大方。坐在舒适的客厅里,聊了些这些年的变化和相互的近况,午饭时叫来了村里的另一位干部,我们边吃边聊,聊了村里遇到的难缠事儿,感叹工作的难做。谈起到乡村振兴这个话题,那位村干部说:“乡村振兴,建设村只能走文化振兴这条道路。”我诧异地问道:“为啥这么说?”看得出这位村干部很健谈,他说:“我们是刚搬过来住,思想上没着落,心里空荡荡的,可以用文化来引领,通过跳舞、下棋、娱乐这些文化活动来活跃人们沉闷的气氛。你看宛梆这两天来唱戏,群众高兴哩很!这是搬过来这一年中大家最高兴的两天。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相互交流,互相促进,把人们因失地而导致的心理不适给调整过来。人一旦放下包袱,干啥都行,思想强大了,才能有积极的心态去振兴。”
不经意间已将过去几个小时,下午的戏早已开演,会计还非要骑上电动车带我绕村里的道路转了几圈,也让我见识到沿河打造那长型的大公园,太美了!看来高层领导们真的是高瞻远瞩,“乡村振兴文旅先行”提的真准、真好,符合民意。
回到戏场,戏已经演了一半,旁边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姐说:“你也来真晚。我都是才知道宛梆在这儿唱戏,今儿下午才来。”我道:“你住得远?”她说是城里来的。我笑了,看来我俩的戏瘾都没过,但看着周围专心看戏的人们,我知道,起码他们都过了两天戏瘾。